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关于印发
《“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
院属各部门: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已经学院2021年第55次党委会研究同意,并经学院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2021年12月27日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黄金发展期。本规划作为学院“十四五”期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司法职业教育的行动纲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教育重要论述精神,根据国家及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司法行政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制度,立足司法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
一、基础与形势
(一)“十三五”发展成绩。
1.党的建设凝心聚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其历次全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制定系党组织会、党政联席会议事制度,不断加强党对办学治校的顶层设计和改革发展的谋篇布局。坚持“三分类三分级”,严格落实党支部“十个标准化”工作法,深入推进“五好党支部”“双带头人党支部”建设,发展师生党员895名,21个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委、省委政法委、厅党委和学院党委表彰,理论武装更加深入、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2.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警察和非警察专业“6+6”格局,建成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质量工程建设专业1个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5项。主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近20部,建设和更新在线课程34门,参与2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全面铺开内部质量诊改工作,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工作规程》等20项规章制度和5项具体流程,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深化金盾学院和四川安防职教联盟建设,在同类院校中率先建成“监所突发事件处置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安全防范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学生到基层司法所实习常态工作机制,取得安防维护员高级职业工种鉴定资格,1个项目获批“1+X”证书试点,学院荣获社会公共安全特别贡献单位殊荣。
3.招生就业持续向好。录取新生8664人,其中单招1859人、普招6785人,年均报到率86.9%,年均实际招生1542人。调整6个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为专科提前录取批,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招生热度增至全省高职院校前20名。联系协调行业内外提供就业岗位1.4万余个,建立警察类专业毕业生行业定向招录机制,举办公务员考前免费培训班11期,累计毕业学生6940人,其中423人定向考为行业公务员、560人升入本科院校、263人应征入伍,平均就业率(去向落实率)93.1%,比“十二五”时期增长近3个百分点。持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帮扶资助,举办相关讲座、论坛和培训59场次,发放求职补贴145.93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全覆盖,招生就业数量质量远超“十三五”既定目标任务。
4.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成立求实社团,建立思政教育导师制,不断筑牢学生忠诚可靠政治根基。深化警务化管理,实施领导干部“三个一”和教师“三进”制度,狠抓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能力建设,评审发放奖助学金及各类补助2711万余元、办理助学贷款2580万余元。及时换届团委会、学委会和学生会,适时举办艺术节、运动会、辩论赛和元旦晚会、送法下乡、敬老扶幼等育人活动,成立自强书画院分院,创作校歌,创新校媒,文化育人成果多次被国家和省级媒体转发报道。学生荣获各类赛事奖项40余个,3936名学生个人和67个学生团队受到各级表彰,学院荣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十大中学信赖高职院校”“四川省宪法法律进高校十大典范”等多项殊荣。
5.科研培训提质增效。成立学术委员会,完善科研申报、项目评审、立项发布、过程监督、结题管理等制度体系,完成课题166项、编发学报20期、刊发论文300余篇。其中实务项目“监所夜巡智能机器人”在多所监狱、戒毒所推广应用,理论项目荣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个。司法部藏汉双语培训基地建设迈向纵深,其经验做法被中组部向全国推广。建成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律师学院、四川省和德阳市律师行业党校、德阳市干部培训高校基地和成都培训基地。建成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分模块优化师资库,引进国际先进课程,参与制定《四川监狱警务实战技能训练大纲》等培训标准,培训覆盖拓展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警、公安、国安等多个领域。“十三五”期间,共承办各级各类培训145期、培训25763人次,年均5153人次,比“十二五”时期增长近40%。
6.队伍建设成效卓著。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建设规划实施细则》《公务员综合评价积分管理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管理办法》《教学名师选拔和培养管理办法》等10余项规章制度。新任处级领导干部9人,职级晋升176人,交流轮岗14人;新招和调入29人,安置退役士官11人,选聘 “访问学者”51人,增加劳务派遣和合同制人员31人;自主评审专业技术职称38人次,新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3人,启动博士人才分批引进工作;组织1438人次参与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和学术交流,其中7人出国(境)考察学习,154人入选厅、市各类人才库;投入工会经费225万余元服务教职工, 32个集体、278名个人受到各级各类表彰,教师斩获全国和全省教学能力大赛奖项11个,教工队伍总数的数量持续增加、结构更加优化、能力明显提升。
7.服务社会迈向纵深。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先后选派7名干部驻村帮扶新龙县、中江县,投入经费110余万元用于扶持当地教育、农业、旅游等产业,助力新龙县足然村顺利脱贫摘帽。学院连续五年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表彰,创立的“五个一”对口扶贫机制入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承(协)办全省监狱“贯标”大比武等5次行业重大活动,参与编审《司法行政移动执法系统技术规范》等20余项全国全省行业标准,覆盖全省开展民法典百场巡回宣讲。共建“德阳公益联盟”,举办公益性培训40余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服务春运”荣获“第八届四川省青年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学院被团省委授予“优秀志愿服务团队”。
8.基建后勤同步推进。启动实施迁扩建(四川司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并于2020年12月正式立项,2021年底或2022年初有望开工。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OA系统、报账查询系统、移动办公终端和“一卡通”等智慧系统,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和视频监控全覆盖,网络安全达到国家二级保护标准。图书藏量增至41.3万册、电子图书量增至26.6万册。落实安全稳定“一岗双责”,完善应急处突预案,定期举办各类安全稳定教育培训活动,投入500余万元整治安全隐患。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制定“十案七制三流程”,投入60余万元采购防疫物资、完善防控设施,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一、二剂新冠疫苗接种率达100%,实现校园“零”疫情。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财务保障到位给力,后勤服务逐步规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宣传舆论引导有力,全院呈现安全稳定和谐、全面健康发展良好态势。
(二)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1.“两个不强”突出。一是科研能力不够强,科研层次不高、数量不多、实务研究薄弱的问题较为明显,特别是省部级以上课题数量少,著作教材类科研成果基本为零,在法学核心和国家公开期刊发表的论文较少,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率不高。二是培训能力不够强,培训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组训方式相对单一,加之师资、经费、场地、时间等保障不够到位,导致培训质量与行业实际需求还有差距。
2.“三个不优”凸显。一是产教融合不优,与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及各业务条线之间的联系不多、沟通不畅、融入不够,专业、人才和学术优势服务行业的转化应用不够,教育链、人才链与行业链三者之间的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专业布局不优,专业定位不够精准,与机构改革后的司法行政“1+4”新职能不相适应,特别是在定向招录背景下,警察与非警察类专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三是课程教材不优,课程体系不完善,与我省监狱、戒毒系统已建成的地方标准不相适应,教材选用、审查、退出机制不严格,少数教材明显过时,亟待更新。
3.“四个之困”犹在。一是场地狭小之困,虽然四川司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已经立项,但距建成投用还需较长时间。二是师资薄弱之困,虽然通过加强内培外引有所改观,但编制不足、体制不活、数量不够、结构不优,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紧缺的问题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三是学生就业之困,虽然通过定向招录大幅提升了就业质量,但还存在各市(州)定向招录比例低、学历层次偏低与队伍建设要求有差距等问题。四是体制机制之困,考评激励功能不足,教工队伍之中仍有不同程度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思想存在。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党和国家重视。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同期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就优化类型定位、推进“三教”改革,发展本科职教,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教适应性、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等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司法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组成部分,在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地位更加重要、发展机遇空前。
2.顶层设计科学。国家和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现代化2035》,法治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政府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相继颁布,特别是《“十四五”司法行政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探索在全国分区域设立本科层次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健全司法警官职业院校警察专业学生招录便捷机制,适当提高入警比例”,为司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政策支撑和清晰的实施路径。
3.内外竞争激烈。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人才与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关键战略资源,职业院校的责任与使命更加拓宽。国内教育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公平与质量问题凸显,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教育需求迫切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学历人才需求持续增大,职业教育特别是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面临更大挑战,司法警官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二、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教育重要论述,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导向,立足川渝、面向西部、放眼全国,始终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行合作,着力打造司法职业教育发展高地,为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思路。
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改革方向,坚持“政治建校、警魂塑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理念,围绕“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治理”定位,践行“忠诚尚法、重能强警”校训,紧扣“提高层次上水平、特色办学创一流”发展目标,立足“应用型政法人才培养摇篮、司法行政干部培训基地、司法行政改革发展智库”职能定位,对标全国全省“双高”院校,对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按照“围绕党建抓队伍、围绕质量抓教学、围绕特色抓内涵、围绕基础抓建设”总体思路,紧扣“一年强基固本、两年全面提速、三年提质培优、四年对标冲刺、五年基本达标”工作步骤,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川渝司法行政合作为契机,以“十个抓”为支撑,奋力推动新时代学院高质量发展。
(三)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建设发展,培养培训一批高质量、实战型司法行政警务人才和基层法律辅助人才,产出一批对司法行政改革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集聚一批行业有名气、全国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名团队,从根本上解决学院“两个不强”“三个不优”和“四个之困”。到2025年,建成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四川司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力争建成2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各项办学指标基本达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三、任务与指标
(一)首抓政治引领,强化党的建设。
1.坚持思想铸魂。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教育重要论述作为长期必修课,采取领导干部领学、邀请专家导学、讨论交流互学、推荐书目助学、考卷测试促学等形式,持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师生员工不断铸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坚持政治引领。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机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把政治建设与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等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严把控课堂、论坛讲座、新闻媒介等关键环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和主动权,切实把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3.坚持党建先行。认真落实党委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党的政治、组织、思想、作风、纪律、制度“六项”建设规范化,深化党支部“十个标准化”工作法,完善党建工作“述、谈、考、评”体系,持续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大力推进智慧党建。积极争创省级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打造省级党建工作标杆系部1个、样板支部1个和省级、院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各1个。“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年均学生申请入党比例占总50%、发展学生党员占总6%的目标。
(二)重抓专业建设,彰显办学特色。
1.优化专业布局。厘清专业组群逻辑,建强以刑事执行专业为龙头的刑事执行专业群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打造由法律事务专业为骨干的法律事务专业群;新建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构建以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为骨干的信息技术专业群;新建民航空中安全保卫、消防救援技术或消防工程专业,构建以安全防范技术为骨干的公共安全专业群。大力推进校行(企)合作共建专业(群)和产业学院,力争建成刑事矫正与管理、法律2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
2.丰化课程配置。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顶岗实习标准和实训条件标准无缝对接,依托质量管理平台,完善课程诊改体系,健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群拓展课”模块化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培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2个,校企共建课程20门,主持或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5门,建成院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开发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
3.活化教材建设。紧密结合我省监狱、戒毒和司法行政工作地方标准,与时俱进、对标需求,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审查、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十四五”期间,力争校企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教材12部,积极主编、参编省部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三)深抓教学改革,丰富内涵外延。
1.做优校企合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推行“现代学警(徒)制”。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争到“十四五”末,新增“1+X”证书项目3个,学生取证率达到专业学生总数的20%;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力争获得职业院校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奖项50人次。
2.做强实践教学。充分发挥金盾学院和安防职教联盟等合作育人平台优势,不断扩展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共享警务实训中心、实战化实训基地、标准化示范性实践基地。完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出台《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方案》,依托行业和企业,建立劳动实践教育基地20个,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课时,大力提升实践教学质效。
3.做实质量评价。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行业全过程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以行业职业标准符合度、学生学业水平及顶岗能力、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为重要指标的质量评价标准。探索定期测评与适时跟踪调查相结合的质量评价办法,逐步建立以行业为主导的系统人才培养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和评价制度,定期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和培训质量评价报告。
(四)狠抓招生就业,实现出入相宜。
1.扩大招生规模。坚持单招与普招并重,认真贯彻落实招生考试改革制度,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结合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学院实施办法,逐步提高单招比例。根据新校区和新专业建成需求,分年稳步扩大普招计划,力争2025年实现招生2800人的目标,总体达到8000人的学历教育规模。
2.扩展定向招录。积极推动建立我省司法行政干警招录培养实施办法,力争将社区矫正、法律事务专业毕业生纳入各市(州)司法行政政法专编定向招录范围,将全省戒毒系统警务辅助人员纳入定向招录范围,将各市(州)司法行政系统内一定比例的辅助性就业岗位纳入非警察专业毕业生定向招录范围。力争承接部分未设司法警官院校省份的司法行政干警招录培养计划。
3.扩宽就业渠道。持续抓好专升本、本科自考、征兵入伍、西部计划等工作,进一步拓展政策性就业渠道。加大与政法行业合作力度,充分挖掘书记员、速录员等较为适合女生的就业岗位,做好针对性职业培训。强化校企合作,建立精准就业推送服务机制,大力拓展市场性就业岗位。加大就业引导帮扶和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建立智慧就业系统,完善就业签约周报、月报和就业质量年报制度。“十四五”期间,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五)常抓立德树人,提升育人质效。
1.突出思政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司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学生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成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院系1个,创建省级“专业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门,建成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0门。积极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培育课程思政典型案例20个,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行同向。
2.强化管理育人。深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警务化管理,坚持上好开学第一课,促进学生行为养成,强化学生法纪意识,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加大领导干部“三个一”、教师“三进”、学生资助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建立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健全“队建制”,探索推行警察与非警察专业学生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学管队伍建设,探索从优秀毕业生或退役军人中选聘学管人员,力争到“十四五”末配齐配强8000人办学规模的中队长和专兼职辅导员。
3.深化文化育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依托现有平台,定期举办文化体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新校区建设,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整合现有各类平台,打造文化与宣传矩阵,全面构建“警”字特色打头、“法”字精神贯中、“学”字文化托底的校园文化体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十四五”期间,年均开展文体、思政、志愿服务等活动不少于50场次。
(六)严抓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1.加强内部培育。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扎实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及返岗教研工作。完善《干部培训管理办法》《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分层分级、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大力支持教师和教学团队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力争获得国家级大赛奖项2个、省级奖项8个。积极培育教师教学成果奖,力争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或者省级特等奖以上奖项1个。打造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培育省级教学名师2-3人。培育院级名师工作室3个、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3个。培养专业带头人10人、中青年骨干教师50人。定期选树优秀教师、最美教师、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
2.注重多方外引。通过争取增编、公开招考、遴选、人事代理、访问学者、外聘等多种途径增加师资体量。采取“学校+行业/企业”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0个。深化职称自主评审改革,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学历学位,激励教师提升职称水平和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施“筑巢引才计划”,以每年2至5名的数量持续引进博士人才。力争到“十四五”末,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50人,其中正高职称人数达到30人,高级职称人数达到30%,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达到50%,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达到25%,具有行业企业一线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达到50%。
3.严格队伍管理。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用人导向,抓好“育、引、选、用”关键环节,配齐配强中层领导班子。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统筹谋划和协调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设立队伍建设专项基金,保证人才引进培养、教学科研和激励人才等需求。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明确指标、逗硬落实。健全师德监控体系,从严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大力提升干警警察意识和警务素养,狠抓干部个人事项报告、交流轮岗、谈心谈话和因私出入境等工作,加强工勤和合同制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认真落实各项从优待警政策,扎实开展工会工作,进一步丰富工会活动,保障福利应有尽有,依托新校区建立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每年办好1件民生实事。
(七)广抓产教融合,释放办学活力。
1.推动专业共建融合发展。聚焦川渝司法行政合作“四个共同体”,将刑事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行政执行、社区矫正等专业纳入“区域法治共同体”“区域安全共同体”“法治人才共同体”建设体系,积极与川渝监狱、戒毒系统合作共建专业。将法律事务专业纳入“法律服务共同体”建设体系,与成都、德阳、重庆等行业单位合作共建专业。
2.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请示汇报,力争建立重庆司法行政干警定向学院招录机制。以四川司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金盾学院、律师学院为基础,探索组建川渝司法职教集团,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现代产业学院、社区矫正研究工作室、教师行业实践流动站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学术共生、文化共建的警教融合机制。
3.扩展四川安防职教联盟外延。建立联盟线上信息交流平台和规范高效运行机制,适时分享和推广职业教育教学典型实践案例。搭建联盟“一会一赛”竞技平台,力争举办1届全国安全防范职业教育年度大会和全国高职安防职业技能大赛。
(八)大抓科研培训,服务中心大局。
1.深推科研创新。主动与行业共建和孵化科研平台,加强与全省法治实践研究基地横向合作,联合攻关“国”字头、“省”字头科研项目。依托院级名师工作室遴选科研创新团队2-4个,实施教师“跟研”计划,引进国内名校先进科研经验和成熟工作体系,积极参与天府中央法务区和川渝司法行政合作实务项目研究。完善以实际贡献为主要指标的科研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学术年会制度,定期举办科研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十四五”期间,年均立项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项、其他科研项目30项,力争年均完成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到账经费500万元。
2.稳扩培训规模。以四川司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和川渝司法行政合作为契机,大力开发重庆司法行政系统干部培训项目,完善分层分类的司法警察在职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师资多向、双向交流机制,联合川渝两地监狱、戒毒单位,组建警衔晋升、新警入职、藏汉双语、律师执业和专技业务5个培训师资库,共建教官团队,选聘100名以上兼职教官。开发和引进培训课程40门、合编教材4部。搭建线上教育培训平台,打造线上特色培训课程。建成“低伤害武力使用”等3至5个培训品牌。依托“1+X”项目,开发在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训取证。逐步扩大培训规模,力争2025年达到1.6万人次。
3.延伸服务广度。依托新校区图书馆建设,争取川渝两地司法厅(局)支持,共建川渝司法行政系统文献典藏和信息资源中心。持续增加纸质和电子图书藏量,力争到“十四五”末达到80万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统筹人力、物力、财力,从教育文化、基层治理能力、产业生态等多方面入手,大力开展对口南部县双峰乡寨山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帮扶任务。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面向全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乡村和干部群众,开展法治宣传宣讲活动20场次。
(九)力抓基建后勤,夯实基础条件。
1.建成实训基地。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特色鲜明、文化彰显、智慧快捷、环境优美”理念,加快推进四川司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进程,确保尽早开工。确保到2023年末,完成估算投资6.87亿元,建成投用占地428亩、建面11.39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力争到2025年末,完成估算投资10.13亿元,建成占地275亩、建面13.6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形成学历教育8000人、继续教育单次1000人的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使用约500亩坡林地,基本达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0项基础设施标准。
2.搭建智慧平台。结合新校区建设,建立智慧课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优化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系统,完善仿真实训系统环境和智慧校园体系。建设虚拟仿真实训项目10个、产教融合实训项目5个、智慧教室10间、智慧课堂10个,构建体现警院特色学(警)制的“智能+”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构建以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为重点的质量保证机制,完善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信息系统,形成具有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综合质量保障体系,筑牢新校区信息支撑基础。
3.打造平安校园。持续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要求,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狠抓应急能力建设。紧盯疫情发展形势,严格执行常态化防控措施,切实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常抓安全教育,认真组织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持续狠抓消防、食品、枪弹、保密和心理健康、舆情监测、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完善校内及周边综合治理、多方协同、风险预警等工作机制,努力实现责任事故为“零”的工作目标。
(十)稳抓对外交流,吸取先进经验。
1.引进优质资源。深化与香港惩教署合作关系,扩大人员交流频次,广泛学习借鉴美国“PPCT”、以色列马伽术、捷克“ESP”、巴西柔术、菲律宾“PTK”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执法经验和技术技能,推动建立更加适合监狱、戒毒工作实际的警务实战技能课程改革,促进和引领监所执法一线警务实战技能的专业化发展。
2.加强国际交流。实施教师国(境)外培训计划,制定学院《教师出国研修选拔办法及研修成果考核办法》。选拔骨干教师或优秀管理人员到国(境)外研修学习先进理念做法。“十四五”期间,在疫情防控允许前提下,力争选派10人次出国(境)交流培训。
3.参与涉外服务。争取川渝两地司法厅(局)支持,积极参与由川渝两地品牌律师事务所成立的涉外法律服务联盟、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联盟,为其编制发布“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及律师名录”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机构及律师名录”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四、运行与保障
(一)强化“三个坚持”。
1.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切实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导向,持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优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有序运行的机制,确保办学治校各项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健康稳步发展。
2.坚持依法治校。围绕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和现代治理能力提升,修订学院章程,通过“废、改、立”,全面构建党委工作、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后勤、安全稳定五大制度体系,依法维护学院、学生、教师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健全和执行党务、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3.坚持专家治学。加强教育与学术组织建设,完善专家治学机制,拓展教授治学途径,保障学术组织依照章程行使决策、审议、咨询、评定等法定职权。健全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选用委员会、教材审查委员会等教育与学术管理组织架构,全程参与管理、教学、科研、职称评审等专门事项。与行业企业协同,探索构建多元协商治理结构。
(二)强化责任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学院办公室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院领导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统一领导学院“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调整、推进、落实、督促和检查工作,为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将规划目标任务科学分解到各部门,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具体要求,制定重点目标任务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结合年度工作计划,有力有序推动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3.部门各负其责。各部门要把学院“十四五”规划作为推动本部门建设发展的行动指南,结合职能任务,分别制定相关子规划。各部门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规划实施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参与、协同配合,确保按期保质完成本部门规划任务。
(三)强化资金保障。
1.抓好财政支持。密切关注高职教育政策变化,根据办学规模,落实好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确保生均经费拨款稳中有升。围绕四川司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争取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确保5亿元项目专项债券资金足额到账。
2.优化内部支出。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调整支出结构,制定重点、刚性支出项目清单,加强支出必要性、合理性审核,应压尽压非刚性和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预算。开源节流、创收补血,全力保障学院发展。
3.加强支出监管。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加强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管控,进一步强化绩效目标引领和绩效结果应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使绩效融入预算,让绩效服务预算,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四)强化纪律监督。
1.从严治党管警。完善党性法纪、案例警示、典型激励、廉洁从教“四项教育”体系,建立集巡视巡察、督察督导、督查督办、审计监督、专项检查、个人自查整改为一体的嵌入式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权力清单、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终身责任倒查追究制度。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新时代高校教师十项行为准则》和师德师风“六禁令”“红七条”,加大执纪监督问责力度,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2.健全激励机制。加大规划宣传解读力度,推动形成人人知晓、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目标绩效考核制度机制,将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部门和岗位考核范围。对规划实施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与个人,优先记功奖励和评优评先;对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或失职、渎职导致规划落实不力、成效不好,或造成负面影响的,依规依纪依法严查严处。
3.狠抓督导问效。将规划各项数据指标纳入内部质量诊改平台,严格落实年度、中期、期末督导问效制度。加大党务、院务公开力度,定期公布规划实施推进情况,主动接受上级、师生、家长、社会、媒体等各方监督,及时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建议调整优化规划,确保规划始终与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学院实际和群众期盼相契合。
抄送:省司法厅办公室、法治调研处;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 学院领导。 |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办公室 2021年12月27日印发 |